发布时间:10-25
编辑:泽森音响
Spendor A7 朴素外型,缤纷的聆体体验
经过漫长演化,目前Spendor底下有三条产品线。其中Classic系列就是延续BBC系列设计,历久弥新的经典系列。除了技术进步而使用更好的材料、单元材质之外,基本上与过去的BBC音箱几乎如出一辙。如果想拥有正宗BBC传奇,Classic系列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至于另两条产品线,A系列与D系列则与Classic系列不同;两个系列更为接近现在消费者聆听与环境需求,与Classic系列方向略有不同,并不是单纯高低阶的关系。
这两款系列中,D系列是比较高级的系列,落地音箱全数都是三音路设计。A系列则是入门款,全数都是二音路设计。本次评论的A7就是A系列的旗舰型号。
超高自制率
在全球化时代,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在人力成本较便宜的国家生产产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了,这点连音响品牌都不例外。将高阶产品线维持本地生产,平价型号改由其他地点生产十分常见。有些品牌甚至分离得更彻底,母国只保留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全数移往其他国家,将产品竞争力最大化。不过也有少数音响品牌以自家生产为荣,就算生产的不是极高价产品,时至今日依然在自家工厂自己生产商品,Spendor就是其中一份子。
而就算是标榜自家生产,自制率也有差别。有一类是具备长久合作的供应链,合作厂商会生产出指定规格的零件,而厂商所需要作的就是组装、测量、测试,出货。传统上,就算是具备自制单元能力的音箱品牌,也会找木工厂订制所需的音箱箱体。毕竟专业的木工师傅,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音箱箱体;因此与当地木工厂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可说是业界常态。不过Spendor不太一样,木工厂就是公司的一部份。除了旗下全部音箱的箱体都是自家工厂制造之外,甚至也为其他品牌制造音箱箱体。这在音箱品牌之中是非常稀罕的事。
EP77聚合物锥盆
说到自家制造,除了箱体之外当然不能不提Spendor的聚合物锥盆单元。当初BBC系列之所以会采用聚合物锥盆,就是Spendor创办人的研究结果。当时开发聚合物锥盆,是企图取代纸盆,打造更稳定耐用、音染更低、阻尼更好的锥盆单元。不过就跟纸盆一样,不同配方的聚合物单元,特性也完全不同。而Spendor是目前市场上研究聚合物振膜最悠久的厂商之一,其自行制造的聚合物振膜当然与市面贩售截然不同。目前Spendor使用的聚合物材质代号EP77,包含A系列的中低音单元,以及D系列的中音单元都采用此种材质;锥盆中间也都有铝合金相位锥的设计。不过材质名称一样,不代表全数都是同款产品;既然是自行开发的单元,Spendor当然有能力针对不同款式的需求微调。
第四代线性反射式低音技术
高音单元的部分也很特别。账面规格上这个高音单元是22mm,比一般常见的25mm小了些,不过其悬边比一般常见者还要宽。高音采用宽厚悬边可以拥有更好的向下延伸能力,与中低音单元衔接更容易。Spendor采用这种设计的高音单元已经经历好几代,而且目前无论A系列还是D系列核心都是类似的高音单元,只是A系列网罩设计比较简洁,使用比较简单的蜂巢网罩增加扩散性。
A系列目前有4种型号,除了A1是书架音箱之外,A2、A4、A7都是落地音箱。其中A2单元尺寸与A1相同,而A4与A7单元相同。其实A4与A7不单单只是单元相同,连分频点也一样。两者的差别除了A7比A4大上一圈、重量增加2公斤、灵敏度增加2dB,低频多延伸2dB之外,最大差异其实是低音反射孔的设计完全不同。A4的低音反射孔就是最传统的圆形导管,A7则是使用Spendor第四代的线性反射式低音技术(linear flow port technology)。这个矩形的开口非常巨大,而且不仅仅只是开口而已,往内观察会发现这个大通道只有最深处上方开口,内部气流要先从那进入后才会经由巨型开口排出。而且矩形导管材质跟底座相似,这种材质摸起来非常坚硬,可能是沥青之类的材质。由低音反射孔的设计差异,可以想见虽然账面规格的低频延伸只多2dB,但整体表现肯定是天壤之别。实际聆听之后也证实如此。
对焦精准
聆听在本刊2号聆听室,使用Norma Audio Revo DS-1作为讯源。放大器有两款,一款是Ray Audio KT120,这是70瓦功率的真空管机。另外还有Marantz PM8006,同样是8欧姆70瓦的合并放大器。这两个搭配都同样能发出好声,而且搭配起来大方向相似,只有细微音色有点不同;Ray较为透明,Marantz较为温暖厚实一些。这两个差异并没有很大,幅度比较象是最终调整时对整体音色微调的程度。由这点来看,除非特别选择小功率或是个性突出的放大器,否则绝大多数放大器应该都能与A7合作愉快;好搭配放大器可以算是A7的优点之一。而个人偏爱搭配KT120时的声音多一些,因此定稿以搭配KT120为准。
对A7的第一印象,就是乐器形体的对焦能力让人有与聆听书架音箱相同的精准度。虽然A7同样是书架音箱的两音路架构,但是对焦精准度依然令人惊艳。最印象深刻的是听Keith Jarrett「The Koln Concert」时,A7竟然能精准地完整呈现钢琴形体,还有随着按压琴键不同,发声空间位置也会随着改变,高低音相当工整地呈现由右到左的排列。不过在对焦如书架音箱的同时,整体规模感与开放度也不象是小落地音箱;A7可以在本刊7坪的聆听室唱歌而不显吃力,一般家庭的客厅显然也不会是问题。
缤纷的音乐活力
说起A7的音色,得说确实如宣传词般,给人中性透明音染低的印象,因此个人会说A7确实是中性的音箱。不过A7的中性更象是建立在英系风格的基础上演化而成,它依然保有了英系音箱的一些特色。比如说和一般听到的中性音箱相比,A7的声音线条显然更柔和自然,没有一板一眼刻划音乐的严肃感。A7声底没有浓郁的味道,也不会冷静平淡,而是在平衡自然基础上透露出音乐原本的生命活力。比如聆听Georges Prêtre 「The Last Concert
At La Scala」最后一首「Can-Can」,就很好诠释出嘉年华般的欢愉气息。一般来说,大部分音箱的高音表现都可以独立说出一些声音特质;但A7却很难说出本身是什么特质,因为A7的高音听来就象是中音的一部分,好似EP77锥盆是全音域单元般。以往BBC系列音箱都特别注重单元之间的衔接,让二音路听起来像一颗单元发声,A7显然也继承了这项传统,高音单元完美地担任锥盆单元的最佳搭档。
更胜真实单元的速度
低音是A7最令人啧啧称奇的部分。没错,A7确实只是二音路音箱,大部分低频确实是靠箱体压榨而出,和真正专门低音单元发出的扎实感还是不同。但是A7低频不但能够从容毫不紧迫的再生低音提琴的演奏,规格能到32Hz显然不是太过夸大。更重要的是量感适宜,能准确再生弦乐器的擦弦质感而完全不模糊。甚至反应速度也很敏捷,鼓点也交代得一清二楚。除了前面提及,与真实低音单元再生的扎实度与重量感有差异之外,速度与细节再生甚至比一些三音路音箱的低音更胜一筹。难道Spendor第四代超线性低音反射孔真如此神奇?
引出音乐本身的魅力
个人认为判断一件器材是不是真正优质最简单的方式,应该是会不会有让人想继续听下去,不论听了几首都会涌现继续聆听的欲望。而A7就让笔者想一首接着一首,不断找新的音乐
让它播放,我想这应该最能代表A7本身的魅力了吧?Spendor A7是一对设计成熟的二音路落地音箱,各方面设计显然都是深思熟虑、经过时间累积的成果。如果读者想要简单获得一对正港英国制造,且继承BBC风格美声的落地音箱,Spendor A7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我对产品很感兴趣,请尽快联系我!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商家吗?
我想详细了解购买流程!
购买该产品享受八折优惠,还能得到技术支持?
我想购买请电话联系我!
购买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产品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加微信: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百家号免费发布
发布
电话
微博
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