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电脑音频  行情快递  市场分析音频正文

深度分析音频行业近十年收购事件,拐点已至!

发布时间:05-28 编辑:我爱音频网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声音经济产业市场规模达5688.2亿元。消费类音频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6160.4亿元至2025年的6781亿元,到2032年有望超过15100.4亿元。



深度分析音频行业近十年收购事件,拐点已至!




而且随着AI技术的发展,音频的应用边界被不断拓宽,从耳机、音响设备,拓展到汽车、XR空间、智能家居、AI音效技术等新兴领域,加速推动了音频市场规模的扩容。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png

消费音频这个黄金赛道,将有千亿到万亿的庞大市场规模,吸引着科技巨头们不断出手收购。但有趣的是,10年前苹果、三星电子发起重磅收购后,音频行业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去年音频领域的收购又再度活跃起来。




这释放音频行业发展的哪些新信号?为什么巨头们总爱买音频公司?我爱音频网将进行详细分析。




以苹果、歌尔为起点,拉开巨头收购音频的序幕




在近十年的音频发展史上,苹果公司改写了音频产业格局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2014年5月28日,苹果公司宣布以30亿美元(约合21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Beats Electronics,这是苹果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案。这一举动在全球科技与音频产业引发了广泛关注。








Beats凭借“耳机+音乐订阅”的双轮驱动模式在音频领域迅速崛起,其高端耳机风靡全球,占据美国300美元以上头戴式耳机市场的60%份额,2014年初推出的Beats Music流媒体服务更与九大唱片公司达成独家合作




这次收购彻底改变了高端耳机和音乐流媒体市场格局。苹果将Beats Music重构为Apple Music,2025年上线后,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流媒体音乐服务,仅次于Spotify。




而且这次收购还为TWS耳机在市场流行,引爆全球奠定了重要基础。收购Beats后,苹果迅速将其音频硬件与Beats的技术优势进行结合,并让Beats设计团队全程参与AirPods开发,在2016年迅速推出第一代AirPods真无线耳机(TWS耳机)。








这款耳机几乎在发布初期就引爆了全球市场,使得TWS耳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行起来,带动了整个耳机行业对无线技术的重视。




同年,国内的歌尔声学也发起了重磅收购案。它先后宣布收购Dynaudio(丹拿)、Libratone(小鸟音响)。这两家企业都是从事音响业务,Dynaudio(丹拿)以高保真音响系统(Hi-Fi)、车载音响产品闻名,Libratone(小鸟音响)在高端蓝牙音响、无线耳机等消费产品领域也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这次收购,不仅是整个音响市场的重新洗牌,而且还成为了汽车音响界收购的重要开端,推动了整个音响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和跨界融合的方向发展。




2024年后音频收购潮再度爆发




我爱音频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2014年以来不完全统计音频领域的收购事件,如下图所示:








在2014年苹果、歌尔收购之后,音频领域的收购热情开始显著降温。几乎在那十年内每年都只有零星的一起、两起音频收购事件。并且音频行业并购逐步向高端耳机和汽车音响场景集中。




在耳机领域,2016年Roland收购了做无线蓝牙耳机、入耳式耳机、电子音乐高端耳机产品的V-MODA;同年国内的1MORE以数千万元收购了周杰伦创办的耳机品牌TiinLab;2018年瀛通通讯以2.4亿元收购了耳机厂商联韵声学。




2021年,耳机领域迎来,继苹果之后,最大的一笔收购案,惠普宣布以27.4亿元收购游戏耳机研发商HyperX 100%的股权。




HyperX 在游戏耳机领域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匹敌,自HyperX Cloud 系列推出以来,HyperX 游戏耳机因其出色的音质和舒适度,支持虚拟环绕声、降噪麦克风等功能,成为职业电竞选手和游戏主播最青睐的游戏耳机。








汽车音响领域,2017年三星电子以80亿美元完成对哈曼国际的收购。这次收购使其一举获得哈曼卡顿、JBL、AKG等16个音频品牌。当时,哈曼国际的车载音响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技术是全球最牛的。此后三星电子还买下了Roon等多个音频品牌,不断扩大音频产品矩阵。




三星正通过买买买,企图拿下音频的天下。2020年起,Sound United相继收购Bowers&Wilkins、整合Denon、Marantz等高端音频品牌,构建Hi-Fi王国;而医疗监测设备公司Masimo于2022年将其整体收购。




但戏剧性的是,最后坐收渔翁之利的却是三星电子。Masimo收购Sound United之后,音频技术与其医疗设备融合,未能带来预期收益,选择在2025年5月转手亏本卖给三星电子的子公司哈曼国际。








我爱音频网在整理中发现,2024年音频行业收购热情高涨,成为近十年来收购最火爆的年度。据我爱音频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海内外发生了至少7起音频收购事件。




在国内,中国电科在2024年1月23日率先发起音频收购,直接划入华录集团66.78%的股份。华录集团是一家大型音视频产品及相关应用技术提供商,主要提供数字音视频终端、内容、服务等产业板块,为用户提供播放机、刻录机、液晶投影机等产品,以及蓝光节目源、编辑中心等内容产业链。中国电科对华录集团的战略重组,表明对音频行业发展的重视。




同年3月22日,云天励飞宣布以1.8亿元的价格,收购深圳岍丞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岍丞技术是一家为客户提供无线蓝牙音频解决方案,集合蓝牙模块、方案研发、生产供应和销售以及客户服务为一体的公司。这家AI芯片公司也想通过这次收购,将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消费级音频设备融合,在AI商用落地上实现新的突破。




2024年5月,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宣布以5000万美元收购Oladance。Oladance隶属于深圳市大十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由前Bose工程师团队创办。该品牌专注于OWS全开放穿戴音频技术,推出了全球首款OWS耳机产品。








收购完成后,字节跳动推出了首款AI耳机产品“豆包耳机”。此外,字节跳动还计划将Oladance的OWS技术与其在AR领域的经验相结合,开发类似Meta Ray-Ban的智能眼镜产品,实现音频、视觉和AI的深度融合。而且腾讯在今年也传出要收购喜马拉雅的消息。




在海外,2024年音频领域的收购更为活跃。Acuity Brands、PAI Partners、Focusrite、BOSE四家公司接连宣布收购。




业绩下滑的Acuity Brands寻求在音频领域找新增长机会,它以12.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著名的云可管理音频、视频和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QSC。此次收购极大地增强了Acuity Brands的 Intelligent Spaces业务能力,在2025年第二财季该业务的销售额飙升了150%以上,达1.715亿美元。




PAI Partners发起了规模更大的并购,它以25亿美元(约合180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高端音频设备制造商Audiotonix。它服务于音乐演出、广播电视、影视制作、现场扩声等多个专业音频应用场景。




2024年11月,BOSE收购全球著名的豪华音响品牌母公司McIntosh集团,旗下囊括美国McIntosh麦景图品牌与意大利Sonus faber势霸品牌 。




McIntosh 集团具有175年历史,在功放、扬声器等硬件设计制造以及声学调校方面有独特且深厚的技术。本次收购让BOSE快速拓展高端产品线进军奢华音频市场、深化汽车音响领域布局。这一战略级的收购行为,也将对音频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早在2023年BOSE就已投资印度品牌 Noise,金额4000万至 5000 万美元,获 2.4% 股份,借其印度市场渠道与产品优势,切入可穿戴音频市场,完善市场、生态布局。




此前 BOSE 还投资了TWS发明公司Bragi,其推出全球首款真无线耳机,后转型软件赋能者,开发Bragi 5平台等,BOSE借此获取无线音频、AI 等技术,加速产品智能化升级,开拓新场景与市场。




2024年11月,全球MEMS巨头楼氏电子也宣布将旗下的消费级 MEMS 麦克风业务全部出售给 Syntiant 公司,交易金额达1.5亿美元。Syntiant 是开发低功耗边缘人工智能(AI)语音、音频、传感器和视觉应用的领先企业,通过这次收购它将正式进军MEMS麦克风市场,承接楼氏电子此前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而楼氏电子也将通过这次出售,进一步转型升级。




2025年开年,红杉中国打响了音频收购的第一枪,宣布以83亿元收购英国知名音响品牌Marshall集团的多数股权。这笔交易是红杉中国迄今为止在欧洲最大的一笔投资。在中国市场,Marshall的蓝牙音箱在2024年第二季度跃居线上市场第一位,市场份额达到14.7% 。




谷歌在音频领域的收购行动同样引人注目。谷歌对 4 家音箱硬件公司进行了收购,分别为 Synaptics、Dysonics、RevX Technologies、Tempow。谷歌的这一系列收购行为,旨在为自家音箱专利铺路,同时也在为未来元宇宙智能穿戴市场做铺垫。


 


谷歌通过收购这 4 家公司,不仅获得了知识产权、音频技术,还收获了一批音频技术人才。音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谷歌在近期选择大量收购音频硬件领域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在网罗各类音频技术人才,无疑是对音频行业的看好,并且有志于在音频、穿戴领域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巨头们喜欢疯狂收购音频企业的七大原因




在过去十年,音频行业几乎都处于持续稳定发展的状态。而到了2024年、2025年,音频行业收购突然变得异常活跃,手机巨头、互联网大厂、AI芯片公司、国家队企业纷纷上演收购优秀音频公司的大戏,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我爱音频网判断,主要有七大原因:




1.扩产企业版图,完善产品矩阵




我爱音频网在整理收购事件中,发现不少企业收购音频品牌,主要是为了开拓新的业务版图,或者为完善业务版图,与现有产品形成协同互补,比如手机/电脑厂商青睐收购耳机/音响品牌。




手机巨头苹果豪掷200多亿收购Beats的原因也是为了完善企业版图,当时苹果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产品领域已颇具影响力,但在音频领域,苹果依赖EarPods有线耳机,缺乏自有流媒体音乐服务。而Beats在美国高端耳机市场已占据70%的份额,且有快速增长的流媒体音乐服务。








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收购Oladance,是为了补足智能硬件的短板。字节跳动旗下有抖音和TikTok音频内容平台,但并没有手机、耳机、音响等音频硬件产品。通过收购Oladance正式进军消费电子硬件市场,进一步开拓AI硬件的开发与研究。




2.高毛利、高复购率的优质赛道




毋庸置疑的是,音频确实是一条黄金赛道,耳机、条形音箱、家庭影院系统、便捷式扬声器和音频流设备等消费类音频市场已有六千多亿的规模,几年之后将扩容到万亿市场规模。




根据Canalys的研发报告,2024年全球个人音频设备出货量达到4.55亿台,同比增长11.2%,其中TWS出货量达到3.3亿台,同比增长13%。




去年漫步者耳机业务创下约18亿元收入,耳机毛利率高达39.61%。漫步者的音响产品利润空间甚至更高,去年毛利率41.31%。绿联科技去年通过耳机、话筒等音视频类产品也实现了11亿元的收入,该业务毛利率高达41.24%。








苹果AirPods耳机毛利率更高,AirPods Pro 2耳机4月在亚马逊上销量第一,售价高达1037元。加上AI技术后,这些音频产品的毛利率还会大幅提升,AI翻译耳机已有卖到三千以上,AI玩具从传统玩具20%提升至60%-70%。




3.语音将成为AI技术落地的首选入口




生成式AI、AI大模型大爆发,但是如何商业落地、怎么赚到钱?这成为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AI翻译耳机、AI玩具以及AI眼镜的爆火,印证了一个事实,语音交互会成为AI技术落地的首选入口,AI与语音硬件相融的新型产品正实现疯狂盈利。




而且音频技术的迭代升级也需要AI的加持,从“识别指令”到“理解意图”的语义升级,从“单设备交互”到“空间音频网络”的场景扩张,从“工具属性”到“情感载体”的体验升维都需要AI技术。




我爱音频网认为最好的AI语音交互产品还没出现,AI多模态技术发展会带来更大的变化和可能。做AI芯片的公司或者AI大模型的公司,可能会基于这个原因去收购一些音频公司。比如,2024年云天励飞通过收购岍丞技术,进入C端AI硬件市场,寻求AI芯片快速商业落地的可能。




4.抢占汽车音响市场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后,车载音响成为音频最为重要的新增长点,也是各家企业竞争的新战场。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音响市场规模约为7788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506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0.2%。部分新能源汽车能配置20至30颗音响,汽车音响市场未来有巨大商业潜力。








在做汽车音响的主要厂商有Bose、Harman/Kardon(哈曼卡顿)、JBL等。三星电子也一直看好汽车音响市场,为了快速进军这个市场,2016年三星斥资8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汽车音响公司哈曼国际。




今年,三星电子又收购了Sound United旗下从事汽车音响业务的B&W音频品牌。国内的声学龙头歌尔股份为了拓展汽车声学系统和座舱解决方案,2021年也收购了德国的Micovell。




5.获取音频核心技术和顶尖团队




收购是企业快速获取音频核心技术的捷径。相较于自主研发的长周期与高风险,收购可以直接纳入成熟技术、专利池与顶尖团队。现在音频领域的先进技术主要有主动降噪、空间音频、编解码算法等。




2024年,英国音频技术公司Focusrite就是通过Innovate Audio,实现快速掌握空间音频这种先进技术。Innovate Audio的panLab空间音频解决方案全球闻名,尤其是panLab 3和panLab Console,这些产品已被全球的声音设计师广泛使用。




6.跨进高端音频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通过收购跨进高端市场正成为巨头们的战略选择。高端市场毛利率普遍高于中低端市场,且高端用户对品牌粘性更强,先进技术实力更强。专注中低端市场的音频企业可以通过收购老牌高端音频企业实现“技术+品牌”的双重跃迁。




2012年,主打百元级桌面音箱的漫步者通过收购日本STAX进入高端静电耳机市场。据我爱音频网了解,当时STAX是全球唯一量产静电耳机的品牌,旗舰款耳机售价3.55万。安克创新2017年也通过收购美国音频品牌ZOLO,实现初期进入欧美高端TWS市场,虽然后期并没有持续采用ZOLO品牌。




7.打通软硬协同




通过收购,企业能够快速打通音频软硬件协同链路。如三星收购哈曼国际,将AKG声学技术嵌入Galaxy手机与耳机,实现从芯片调音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优化。




此外,我爱音频网整理发现,本身是音频接口、数字调音设备的制造商Focusrite也收购图形化空间音频控制软件公司Innovate Audio,打通软硬件协同。




我爱音频网总结




从2024年和今年的情况来看,音频领域收购活动显著升温,正重塑音频产业格局,推动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音频产业是一条极具潜力的黄金赛道,AI技术也为这个赛道带来重要发展契机,中国在消费类音频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为收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不少企业已积极行动,提前布局音频赛道,抢占AI音频发展先机。更多音频行业相关资讯,请关注我爱音频网。


立即咨询低价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我对产品很感兴趣,请尽快联系我!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商家吗?

我想详细了解购买流程!

购买该产品享受八折优惠,还能得到技术支持?

我想购买请电话联系我!

购买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产品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email:
*电话:
留言:
*验证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加微信: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百家号免费发布

最新音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