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电脑音频  音频网  产品推广音频正文

DPA 话筒大学:沉浸式/基于对象的音频录音技术(3-1)

发布时间:11-07 编辑:DMT

音频格式已历经多年发展,从窄带宽的单声道起步,逐步演进至多种版本的双声道立体声,最终实现了全带宽、多声道的沉浸式音频。声音的重放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个人耳机,也涵盖影院或其他大型场所中的多声道系统。沉浸式音频可定义为一组录制和重放格式的集合,其包含的声道数量远超基础的双声道立体声。

DPA 话筒大学:沉浸式/基于对象的音频录音技术(3-1)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2).webp (3).png

沉浸式音频涵盖所有环绕声格式:


基于声道的格式,如 5.0/5.1*)、7.1*)、9.1*)等


包含高度信息的格式,这类格式既可以是基于声道的,也可以是基于对象的


* )其中 “.1” 代表一个独立的声道,该声道仅包含全频率范围中的一部分,即 20Hz-120Hz 的频率区间。




沉浸式音频的录制方法多种多样。在本文中,你将了解到适用于大多数沉浸式音频格式的话筒设置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录制设置之前,必须先确定监听设置。在广播和音乐制作领域,通常以 ITU-775 标准监听配置作为基准。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2).webp (4).png

1


集中阵列与空间阵列




话筒阵列本质上是话筒的物理排列组合。这种阵列既可以是将多个独立话筒安装在同一个话筒支架上,也可能是安装在多个支架或固定装置上。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话筒会被整合到一个单一设备中(例如:5100 环绕声话筒)。




在集中阵列中,话筒之间的安装距离极近。理论上,这类阵列中的所有话筒能够同时接收声音信号。




采用集中技术时,声音的定位线索仅依赖于不同信号之间的电平差异。该技术虽能实现准确的声音定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缺乏包围感,且 “最佳听音区”(在左右和前后两个维度上)范围较小。不过,集中阵列也具备显著优势,它结构紧凑、便于携带,并且兼容单声道模式。将其声道混合为单一的单声道时,不易产生梳状滤波或其他失真现象,从而保证声音不失真。




空间阵列通过在不同信号之间构建适当的去相关性(声音定位线索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营造出三维环绕的音频体验。当根据声场调整话筒的摆放位置(包括距离和角度)时,空间阵列依然能够实现精准的声音定位。




总体而言,空间技术能够打造出范围广阔的“最佳听音区”,让听众在更大的聆听空间内感受到更宽广、更具包围感的声场。但该技术也存在不足,其占用空间较大,且在某些情况下,搭建设置所需的时间较长。此外,不建议将空间阵列的信号合并为单声道信号,若有单声道需求,直接选用其中一路信号即可。







_

包围感

聆听区

域范围

尺寸与

便携性

定位

准确性

集中阵列

-

-

+

+

空间阵列

+

+

-

-

 

5. x 声道




基于声道的 5.x(5.0/5.1/5.2)环绕声,其基础且简单的设置方式是采用空间阵列排布 5 个话筒。话筒的选择与排列方式多样,主要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录制空间的声学特性(如音乐厅、爵士俱乐部、教堂等)、声源的布局情况、所使用话筒的指向性,有时甚至还与个人偏好有关。这些设置既可以是经过严格数学计算和心理声学验证的精准方案,也可以是更偏向主观感受的“凭感觉”配置。




一种理解 5.x 声道设置的思路是:将聆听位置周围 360° 范围内的声音覆盖视为由每两个相邻的话筒组成一个立体声对,每个立体声对负责覆盖特定的角度区间。这些区间有时会存在重叠,有时则可能存在间隙。另一种理解方式是:前方的话筒主要用于构建主声场,而后方的话筒则用于营造环绕感或空间氛围。




以下介绍的设置方案并非详尽无遗,而是作为实践中的最佳案例,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3


集中阵列与空间阵列




将 5 个全向话筒以空间阵列的方式排布,能够实现出色的音色平衡,尤其在低频信号的重放方面表现出众,可带来极具说服力的听觉效果。此外,该设置还能营造出极佳的包围感,听众在声音重放时会产生被声音环绕的沉浸体验。不过,这种设置也存在一个缺点,即各声道之间的隔离度相对较低。




前方的 3 个话筒通常被称为 “前置三重话筒” ,它们采用 “Decca 树”(迪卡树)的方式排列。其具体位置需根据特定声源的最佳录制角度来确定。




后方话筒的位置选择不受周围声场的直接限制,但通常不宜与前方话筒距离过远。若距离过大,可能会产生可被察觉的延迟问题。此外,对于环绕声拾取而言,话筒具备一定的指向性会更为理想。这一需求可通过声学压力均衡器(APEs)来实现,它能确保话筒在高频段具有指向性,同时保留全向话筒在低频响应方面的优势。




该阵列的参考设置如下:


左声道(L)与右声道(R)间距:60-120厘米(24-47英寸)


左声道(L)与中声道(C)间距:30-60厘米(12-24英寸)


右声道(R)与中声道(C)间距:30-60厘米(12-24英寸)


中声道(C)与左右声道(LR)前沿间距:15-45厘米(6-18英寸)


前后声道间距:200-500厘米(80-200英寸)


左环绕声道(LS)与右环绕声道(RS)间距:200-300厘米(80-118英寸)




外侧前置话筒之间的距离为 60-120 厘米(24-47英寸)。需要注意的是,声源的宽度越宽,话筒之间的间距应设置得越窄。中置话筒应位于左右声道话筒对前方约 15-45 厘米(6-18英寸)处。




两个后置话筒需放置在前置三重话筒后方 2-5 米(80-200英寸)的位置,且后置话筒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 2-3 米(80-118英寸)范围内。如前所述,可借助声学压力均衡器(APEs)避免前方的瞬态声音信号通过后置声道重放出来。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3).webp.png


苏格兰音响工程师、录音专家兼讲师迈克尔·威廉姆斯(Michael Williams)在多声道话筒阵列设计(MMAD)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若需针对特定场景获取精准的阵列设置方案,可查阅迈克尔的相关文献。下文列出了两篇相关出版物,更多参考文献可在其中查找。




4


参考文献




[1]  威廉姆斯,迈克尔;纪尧姆·勒杜(Guillaume Le Dû):《多声道声音录制,多声道话筒阵列设计(MMAD)》,2010 年。




[2]  威廉姆斯,迈克尔:《用于立体声和多声道声音录制的话筒阵列(第二卷)》,ISBN 978-88-7365-104-8,米兰,2013 年。


 

技术交流群:①群 50691091 ②群 628548312

立即咨询低价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我对产品很感兴趣,请尽快联系我!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商家吗?

我想详细了解购买流程!

购买该产品享受八折优惠,还能得到技术支持?

我想购买请电话联系我!

购买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产品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email:
*电话:
留言:
*验证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加微信: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百家号免费发布

最新音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