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人工智能 — 音乐制作的新流派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听音乐和制作音乐的方式。
外面正在下着雨。你躺在床上,抱着自己最喜欢的书,听着自己最喜欢的音乐。
此刻,你一直在听的音乐很有可能是你使用的音乐流媒体程序推荐的,它非常适合现在外面的天气和你当前的行为(正在读书)。
虽然不同的音乐技术公司(例如:腾讯公司的Joox、QQ音乐、KKBox等)似乎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但是针对全球各地不同听众喜欢的区域性音乐、价值模型等而言。他们今天都在唱同一首歌:这就是人工智能的歌曲。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在音乐技术产业内获得了广泛的普及。人工智能在核心音乐流媒体应用技术中使用率上升的背后,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当然也有一些不那么明显的原因:
一、人工智能通过个性化音乐播放列表增强听众的体验
过去:
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并且通过他们的音乐表现出来。有些人喜欢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的爵士风格,而另一些人则对“猫王”的情歌痴迷不已。一些人疯狂的喜欢“甲壳虫乐队”的摇滚,而另一些人则讨厌的摇摇头走出大门。
现在:
例如Joox、QQ音乐和酷狗之类的音乐流媒体应用公司一直在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听众的喜好,他们针对性的推出特别策划的播放列表,用来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未来:
虽然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提供建议的阶段,但我认为未来音乐流媒体行业很有可能会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读取人体的重要信息,例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等,甚至可能是来自穿戴设备的神经信号。这些功能可以提供生物识别和基于人体生理的音乐。
可以想象一下,你正坐在一辆到处都是人的地铁上,你着急去办公室,有很多人在等着你,你感到很焦虑。这时,戴在你耳朵上的微型穿戴设备可能会识别出您的焦虑,然后针对性的播放你喜欢的艺术家的音乐,但是音乐的旋律更柔和、更平静。
会有一种反馈装置可能会自动地指示出这种柔和的旋律是如何影响你的健康生命体征的,然后会进一步改善音乐,以提供更多的治疗效果。
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歌曲的旋律、流派、音质、和声节奏等,以适应你的身体状态,从而尝试并从根本上“治愈”你。
这很可能实质上就是人工智能引领个性化音乐的下一个浪潮。
二、人工智能打破了无限选择的范例
过去:
如果想在家中听音乐,人们需要购买12英寸的黑胶唱片,每面只能播放大约22分钟的音乐。唱片很贵,听众只能知道和消费本地艺术家创作的音乐。
后来,随着流媒体广播的大规模商业化,艺术家们开始创作更短的3-7分钟的歌曲,这样更容易在广播中播放。
随后是专辑被录制并以CD和DVD光盘出售的时代。
互联网的大众化和音乐产业的转折点是苹果公司在21世纪初推出了按歌曲付费商业化功能,这使得听众可以从无限数量的艺术家那里下载无限数量的歌曲。
现在:
如今的音乐流媒体应用程序可以让听众更进一步,不再按歌曲付费,而是按月或按年付费,购买来自无限数量艺术家的无限数量歌曲。
音乐流媒体应用每天在其平台上上传约2万首新歌曲。
人工智能真正的进步在于使用了“过滤引擎”,它可以扫描数千首新上传的歌曲,并针对每个人开发出独有的播放列表和推荐,这样听众就无需浏览数千首歌曲来挑选自己的最爱了。
此外,人工智能过滤引擎并不将个性化限制在单一流派上,而是对“流派”一词给出了全新的定义,即生成一个播放列表,其中包含被该用户认为是“好音乐”的各种流派不相关的歌曲。
未来:
未来音乐个性化的核心在于个人听众体验音乐的方式。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听众不仅可以“听”音乐,还可以虚拟地看到他们最喜欢的音乐家专门为他们表演。通过可穿戴的神经电刺激器,听众将从他们的骨骼、肌肉和大脑区域“感受”音乐。通过这些刺激,他们也许还能感觉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情绪。
三、人工智能影响艺术家和音乐家的创作过程
过去:
音乐家、乐队和艺术家的电影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粉丝们喜欢看到他们偶像的创作过程,他们尊敬的艺术家为歌曲获取灵感的方式,他们在奇怪的、超现实的时间唱出歌词的方式,以及他们编排音乐的方式,最终产生一首让全世界的粉丝都产生共鸣的歌曲,这些无需语言和国籍。
酒精、冥想、静修、毒品、爱情、人、抗议、贫穷等等,这些都是艺术家的灵感来源。我个人非常喜欢和欣赏法国音乐家伊迪丝·琵雅芙(Edith Piaf)的创作过程,她的歌曲为法国大革命时期带来了欢乐、积极和希望。
现在:
如今,创作过程非常依赖数据。
唱片公司和艺术家们更倾向于通过音乐流媒体公司提供的共享数据来研究人们的偏好,从而确定哪种音乐好卖,在哪里卖,以及卖给哪个年龄组、宗教信仰、性别、职业等等。但这些与事实并非完全相同。
人工智能在音乐技术中的另一个应用是
音频母带制作。例如,加拿大的科技公司Landr,该公司帮助音乐家以一半的成本和时间,将其音乐的音质提高到与专业工作室相同的水平。此类应用程序分析歌曲,并扫描大量相似音轨,以提供实时建议来提高音质,并为音轨添加独有的特性和个性。
未来:
继续我前面关于生物识别技术驱动音乐推荐的思考,人工智能可能会严重影响所有音乐家的创作过程。未来可能会要求音乐家必须拥有关于神经科学、心理学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的深入技术知识,并利用所有这些知识来确定必须创作的音乐种类。
四、人工智能最终可能会自己创造音乐
许多音乐技术老手,如印度Gaana App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普拉珊·阿加瓦尔(Prashan Agarwal)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创造自己的音乐。
人工智能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或GAN(或其他类似技术),分析节拍、速度、EQ、流派、乐器等,这些乐曲对用户而言是优先产生新音乐的。
想象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音乐,专门为他们而创作。
无论未来如何发展,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以及制作音乐的方式,正在迅速改变。这个行业正在努力应对人工智能的影响,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考虑。特别是:
如果音乐流媒体的未来确实是依赖于生物特征识别的个性化,那么音乐流媒体应用公司是否有权利为我们提供“治愈疗法”并试图治愈我们呢?
这种音乐推荐和消费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影响?
永远治愈我们的音乐会让我们感觉更快乐,还是让我们更加依赖科技来治愈我们?
音乐流媒体应用产生的数据可能会被卖给第三方保险公司或广告公司,并可能被滥用来影响我们的消费。那么,音乐流媒体的每月实际价格是多少?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有一天会自己创造音乐,它会拥有音乐版权吗?这方面的法律框架是什么?
我们的政府什么时候会讨论这些隐私政策和版权问题,以限制、控制和识别创造音乐的人工智能的法律框架?
最重要的是,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围坐在篝火旁,唱我们大家都熟悉和喜爱的那首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