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音频新闻  新闻资讯  硬件新闻音频正文

Chord Ultima 3 大功率的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发布时间:11-15 编辑:音频应用

Ultima 3单声道后级是Chord重返大功率放大器昔日容光之作,放大线路全面翻新,首度导入了功率晶体实时侦错与补偿技术,搭配自家独创的TO3功率晶体与交换式电源供应模块,不但驱动力强悍,而且失真极低、速度极快、线性绝佳。

Ultima 3单声道后级是Chord重返大功率放大器昔日容光之作,放大线路全面翻新,首度导入了功率晶体实时侦错与补偿技术,搭配自家独创的TO3功率晶体与交换式电源供应模块,不但驱动力强悍,而且失真极低、速度极快、线性绝佳。




到底有多久没仔细听过Chord 大功率放大器的声音了呢?虽然无法明确说出时间,不过距离上次评论Chord的大功率后级,至少已经相隔十年以上了。我还记得2012年Chord曾经轰动武林的推出了CPA8000与SPM14000前后级,SPM14000单声道后级的体型不但无比巨大,而且在8欧姆负载下可以输出1,000瓦功率,负载减半竟然还能倍增到2,000瓦!不过这套怪兽组合只是惊鸿一瞥,随后Chord就朝向另一个极端发展,进入器材微型化时代。体积迷你、性能超凡的数字讯源成为他们的当红主力产品,许多人可能根本忘了Chord曾经推出过标准器材尺寸的放大器。


庆祝创立30周年之作

Chord总裁John Frank在两年前来台主持新产品发表会时曾告诉我,他们从2014年推出Hugo随身DAC耳放开始,公司规模在四年间竟然成长了十倍,光是2017年的成长幅度就达50%!在这几年之间,Chord陆续推出Hugo TT、Mojo, 以及DAVE旗舰数类转换器与Blu MK.2 CD转盘,还将原本内建在Blu MK.2 中的M-Scaler升频处理器独立为一件器材,几乎年年都有全新数字讯源推出,实力与性能也的确不断突破,难怪Chord无暇顾及他们赖以起家的大功率放大器。

终于,在时间进入2019年之际,Chord为了庆祝创立30周年,于去年10月再度轰动武林的推出了Ultima单声道后级,它的体型一如当年SPM14000 一般壮硕庞大,8欧姆的输出功率虽然未到千瓦,但也高达780瓦之谱,就算与另一款同样来自英国的超弩级放大器Naim Statemen NAP-S1相较也不遑多让,彷彿在昭告世人:别以为Chord只会做迷你讯源,我们的大功率后级技术直到今日还在不断进化,实力足以与任何顶尖对手一较高下。





全面超越旧款后级




Ultima单声道后级以及与它搭档的Ultima Pre前级是不计代价打造的指标性产品,价格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负担,所以Chord在今年又陆续推出Ultima 2与Ultima 3两款单声道后级,目前Chord 的单声道后级产品线,就由Ultima系列这三款后级所组成。Ultima 2后级的输出功率高达750瓦,只比旗舰Ultima少了30瓦,Ultima 3的输出功率为480瓦,虽然比前两位大哥少了许多,但其实依然具备无坚不摧的实力。

我在上个月底曾参加Chord与KEF的联合聆听会,在雅士位于民生东路的聆听室里,KEF Blade 2 音箱在Ultima 3驱动下,重播大编制音乐的稳定感、音质密度感以及充沛又扎实的低频表现,是我以往聆听Blade 2所从未感受过的,可说彻底激发出了Blade 2的实力。Ultima 3强悍的驱动力,由此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发表会的一个多月之前,我也在这个试听室听过Chord后级驱动Blade 2的表现,那时Ultima 3尚未来到台湾,所以我听的是旧款Chord后级的声音。相较之下,Ultima 3的音质更自然、更顺畅、更宽松、更细致,不但完全超越旧款Chord后级的表现,也证明大功率后级的音质也可以很细腻,绝非徒有蛮力、粗声粗气。

其实旧款Chord后级的实力绝非弱者,至今我依然清楚记得十多年前评论的那款Chord后级的声音,型号应该就是Ultima 3的前身SPM 1400 MKII。为什么记忆那么深刻呢?因为那时我原本并不看好这款后级的声音,因为它的电源供应使用了发烧友不太偏好的交换式电源技术,但是实际试听之后,我才发现Chord放大器的声底原来非常饱满厚实,音质原来非常自然顺畅,而且驱动力非常强劲。


首度公开内部线路照片




印象更深刻的是,那时要打开机箱拍设内部线路,才发现Chord用了特殊规格的螺丝,摆明了不想让人打开机箱。但越是看不到,越是想要拆开研究啊!那时铁了心非打开这部后级的机箱不可,为此还特地跑去光华商场,买了一套什么奇怪起子头都有的工具组,这才终于成功开启机箱一探究竟。

那时买的工具组,这些年来一直放在公司,成为所有编辑拆机不可或缺的「鸡丝」。实在没想到,这套工具如今可以与Chord新一代的放大器再次相逢,而且再次派上用场,因为我发现Ultima 3 的机箱结构与当年我拆的那台后级完全相同,就连那怪异的螺丝规格也如出一辙,摸到Ultima 3的当下,当年的记忆全部都回来了。

要看清Ultima 3的内部线路,顶盖与底板都得卸下,打开上盖其实看不到太多东西,打开底板,才能清楚计算出滤波电容与功率晶体的数量。一个声道总共使用了30颗2,700uF的滤波电容,合计总容量81,000uF,箱体内只要可以塞进电容的空间可说全部塞满了。每声道功率晶体的数量则是16颗,相较Ultima的64颗与Ultima 2的32颗,刚好是减半再减半的数量。或许是Ultima 3的推出时间实在太接近了,我可以在网络上查到Ultima与Ultima 2的资料,但是Ultima 3的技术资料却完全搜寻不到,内部线路照片在网络上同样遍寻不着,所以本篇评论所公布的资料与内部照片,可以算是全球首度曝光的讯息。写到这里,不由得觉得这次的拆机很有价值。

放大线路彻底翻新

回头来看Ultima系列后级的真正创新之处。如果Ultima与当年SPM14000的线路大同小异,那么这款30周年纪念大作就一点意义也没有,Chord不会做这种吵冷饭的事。Ultima系列后级的最大突破之处,在于放大线路彻底翻新,技术理论来自于英国Essex大学Malcolm JHawksford博士所发表的一篇论文,经过贝尔实验室Bob Cordell优化线路之后,被Chord总裁John Franks注意到这种放大技术的潜力,运用在Ultima系列后级之中。John说他在1980年代注意到Bob根据这种放大理论做出的一款50瓦放大器,频率响应一直上到20kHz,失真依然可以维持在0.01%的极低水平。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研究如何将这种技术融入Chord的放大器中。

这种技术到底是如何降低放大线路的失真?根据我所查到的有限资料, 这种线路是利用多重负回授(multi- feedback)与dual feed-forward技术,针对每一颗功率晶体进行侦错与补偿,藉此让工作线性与反应速度达到最佳化,失真同时也得以大幅降低。

结合TO3晶体与交换式电源

前面说到John虽然相中了这种技术的优点,不过他并非直接将这种放大线路套用在自家放大器中,而是将之与Chord自家研发的TO3铁壳功率晶体以及独家交换式电源供应技术紧密结合。Ultima其实并非第一款采用这种技术的放大器,在此之前,Chord已经将这种技术用在自家Etude后级中,实际验证过这种技术与自家TO3功率晶体与交换式电源结合的可行性,之后才正式使用到Ultima后级之中。Ultima旗舰后级强悍的驱动力来自于同时使用了三组峰值输出高达4kW的独家交换式电源供应模块。在Ultima 3后级中,我只看到一组交换式电源供应模块,不过即使只用一组, 搭配阵容庞大的滤波电容阵列,电源供应能力也够吓人的了。

为什么Chord要坚持使用交换式电源?因为John早在创立Chord之前,就在航天领域研究交换式电源技术。由他研发的高频交换式电源供应模块不但电源输出能力充沛,而且反应速度极快,经过30年不断改良进化之后,技术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的境界。用这种交换式电源,结合前述失真侦错与补偿技术,搭配自家TO3功率晶体,就构成Chord所宣称速度超快、线性优异,而且极度精确的AB类放大线路。



记得先暖机半小时

在进入实际试听之前,让我们一览Ultima 3的外观,它的机箱结构继承Chord传统设计,机箱两侧延伸出非常坚固的支架,一方面在搬运器材的时候非常顺手好用,一方面两部Ultima 3单声道后级与自家前级还可以利用这种支架层层相叠,绝对是我接触过最实用又能有效降低箱体共振的机箱设计。

Ultima 3的箱体前障板厚达28mm,中央有一个会发光的半透明球形大按钮,造型一如Hugo与Mojo等器材使用的球形按钮,只不过Ultima 3的尺寸放大了好几倍。插上电源之后,Ultima 3随即进入待机状态,按钮会亮起红灯,按下按钮之后,LED灯会变为绿色,此时Ultima 3的保护线路会先行检测工作状态,经过大约10秒之后,当灯光转为蓝绿色,Ultima 3就可以开始播放音乐。这个按钮的灯光亮度,以及机箱内部散发的蓝色LED亮度是可以调整的,调整方式很特殊,必须用一个薄片(例如一张名片)伸进球形按钮上方的缝隙,才能按压藏在内部的开关进行亮度切换。或许Chord认为一般人不会经常调整亮度,所以才把这个开关设计的这么隐密吧。必须一提的是,Ultima 3在刚开机时,声音会非常的沈闷没有活力,只要暖机10分钟就会渐入佳境,30分钟后表现就会脱胎换骨。试听过这么多放大器以来,这回还是第一次听到暖机前后差异如此显著的放大器。正式聆听之前, 请别忘了先行暖机一段时间,Ultima 3 才会进入最佳工作状态。

最后看到机箱背板。这里一共有两组音箱端子、一对XLR与一对RCA输入端子,猛一看很容易误以为这是一部两声道后级。其实那两组音箱端子是让用家搭配Bi-wire音箱线时使用。两个XLR 与两个RCA端子中,面对背板右边的是正相接线、左边是反相接线,如果是与Chord自家器材连接,原厂建议接在反相(Inverting Input)接线端子上。


毫不粗声的大功率后级


进入实际试听之前,我必须要老实说,本刊试听室里并没有价位与Ultima 3相称的音箱,也没有难推到足以考验Ultima 3驱动力的音箱。不过藉由搭配三对特性不同的音箱,依然可以明显的试探出Ultima 3的驱动力与音质走向。第一对搭配的是Elac Vela BS403书架音箱。用输出功率480瓦的单声道后级, 驱动一对小书架音箱,其实纯粹是实验性的尝试。我知道Elac的音箱一向深具潜力,不过用这套后级驱动毕竟是太超过了。两者搭配并没有让我听到什么惊喜的火花,书架音箱也没有因此就变成落地音箱,可以明显感受到这款小音箱已经被推到极限,而Ultima 3还只是牛刀小试,没办法充分施展身手。

将音箱换成Fyne F502,Ultima 3的优势就开始明显发挥。F502的灵敏度有91dB, 其实不需要动用大功率放大器驱动,但是要把F502推得好并不容易,我尝试搭配过不少放大器,大多数的时候,中频听来都不够饱满,低频则不够凝聚。这次用Ultima 3驱动,所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听女歌手Jewel的演唱,嘹亮的嗓音依然直接而有穿透力,但是生硬的火气完全消退。听Larry Carlton与Robben Ford两大吉他手合作的现场演奏专辑「Unplugged」第八轨「That Road」,低频不再膨胀模糊,而是呈现出紧实的质感,控制力大幅提升。吉他拨弦的细微尾韵极度清晰,中频也扎实饱满。

这组搭配最大的意义在于,透过F502有如照妖镜的中高频重播检验,Ultima 3的音质听来依然自然细腻,丝毫没有大功率放大器的粗糙感,温润的中频尤其迷人。听曾宇谦的「Reverie」专辑,擦弦细节特别清晰丰富,琴音线条虽然凝聚,但是毫不生硬紧绷,而是呈现出柔软自然的质感。现在我终于可以确认,F502的本质很好,实力很强。Utima 3轻轻松松就让这款音箱还原真实面貌,相信搭配其他音箱,也可以让它们尽显全面实力。

彻底释放音箱潜力

接下来的这组搭配,就是用Ultima 3 尽显音箱潜力的绝佳案例,搭配的音箱是Focal Spectral 40th,这对音箱的灵敏度也是91dB,理论上不难驱动,这次专题我用三款高阶D类功放驱动,表现都令我非常满意,但是直到用Ultima 3驱动,我才发现原来这款音箱还有这么多的潜力尚未开发,必须借助Ultima 3的强劲驱动力,才能让它彻底解放。再听一次「That Road」,以往我一直认为那形体特别庞大、低频量感特多的贝斯拨奏是录音本来如此,这次用Ultima 3驱动,我才发现原来这里的贝斯拨奏形体可以如此清晰不松散,低频质感特别紧实,不过这种密度感非常自然,不会让人感到紧绷僵硬,而是有弹性又收放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的。


微动态刻划入微

听日本女歌手矢野显子在「Super Folk Song」专辑中演唱的「Prayer」,嗓音柔软甜美又轻盈,即使是尾音最细微的气音也能清晰呈现,嗓音有着自然的温度,音质听不到任何粗糙的毛边与颗粒感。再一次证明Ultima 3不但具备强悍驱动力,微动态的解析力也刻划入微。

接下来我用曾宇谦与林品任的小提琴录音测试Ultima 3的弦乐表现。曾宇谦的「Reverie」录音直接,空间残响声收录的不多,Ultima 3如实展现出精确真实的弦乐质感,运弓力道的强弱起伏非常分明,没有任何含混带过之处。再听林品任演奏的布拉姆斯「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这张专辑的录音与前者相反,录音距离较远,空间的堂音残响非常丰富,不过


立即咨询低价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我对产品很感兴趣,请尽快联系我!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商家吗?

我想详细了解购买流程!

购买该产品享受八折优惠,还能得到技术支持?

我想购买请电话联系我!

购买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产品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姓名:
*电话:
留言:
*验证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加微信: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百家号免费发布

最新音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