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08-03
编辑:音频应用
听音乐的时候,不同声音频率在发挥什么作用?
人的耳朵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Hz 到20,000Hz,不同的生物物种可以听到的声频范围是不同的,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更高,有些可以更低,这跟生物衍化有关,与动物的体积和接收声频器官的物理距离有关,这儿先不作详谈。我们把高于20,000Hz 的声频率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
在不同的音响器材,包括耳机、喇叭的重播,都会很着重频率的控制以达至最想达到的效果,这通常叫做「频响曲线」。当然一件音响器材不会单单注重「频响曲线」,还有很多其他参数和指标作为音质的依据和指标,例如讯噪比、分析力、动态范围等,但「频响曲线」的不同对不同音色和风格有极大比例之影响。
「频响曲线」主要是取决于单元本身和腔体设计,但为了让不同用家可以调节一下声音风格甚至个人喜好,很多时硬件或软件均衡器(EQ tools)就发挥着一些调节作用。
均衡器在音乐制作过程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和程序,然而在用家层面,也有不少产品配以App EQ 和软件EQ 给用家在音乐重播上加添自我调节的元素,但一般用家对「频响范围」和「均衡器」的调节也是颇为陌生的。
这儿简述一下不同的「频率范围」频段到底会影响些什么,好让大家在听音乐的时候,可以了解更多,甚至在调节均衡器时更加得心应手。
我就简单为大家介绍20Hz 至20,000Hz 各频率对人耳刺激的区别:
高频段
16k - 20kHz:
这段高频范围,其实很多人的耳朵是不敏感甚至听不到,但是为何不少耳机,喇叭的频率范围会去到20kHz 甚至更高的25kHz 或以上,是因为人的脑袋对此范围的声频也是有感觉的,而此范围的频率多数是由人体、耳骨和头骨的传导进入大脑的听觉区,这段频率主要影响音色的韵味、感情和空间感,如果没有了,音乐中无论乐器或人声会显得不够生气,不够空间感似的,这段高频确会影响音乐的余韵感。
12k - 16kHz:
这是高频音色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一些高音乐器和高音敲击乐器的泛音段,如三角架、铜钹等,可给人一种通透感、热闹感,令整体音乐更富色彩;但如果过强,又会有尖锐感和毛刺感,配合单元的质素要好好才可避免,所以一般足够便可以了。
8k - 12kHz:
要较明显表达管乐器的泛音段,具有金属感和高频力量感,中频乐器和人声的高频质感和清晰度,都在段范围表现出来。如果过强,会稍有刺耳感;如果过弱,音色会变得平淡,欠缺激昂。
人的耳朵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Hz 到20,000Hz,不同的生物物种可以听到的声频范围是不同的,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更高,有些可以更低,这跟生物衍化有关,与动物的体积和接收声频器官的物理距离有关,这儿先不作详谈。 我们把高于20,000Hz 的声频率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
中频段
4k - 8kHz:
这段主要是音色明亮度、语音清晰度和响度的频率范围,这段也算是人耳稍为灵敏度高的一段,所以要小心调节其强度。如果太强,会容易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感,如果结构声学方面调校不好,还可能会有混乱感,因为乐器、人声等的泛音都有机会入了这个范围。另外,此段若太强,会把整体音乐的距离拉近,严重可能导致音场收窄,所以必须适可而止来保持整体的平衡度。
1k - 4kHz:
这段频率表达声音穿透力,1-4kHz 是人耳最为敏感的一段,也是人声语音表达最明显的一段,所以人声的明亮度和语音的自然度全靠这一段调校。如果太强,人声过出,甚至会过于响亮,音乐会缺乏整体性,人声过于集中;如果过弱,人声又会变得不实在,会稍为松散和呆板,语音会有点模糊感。
500 - 1kHz:
这段频率主要是人声唱歌时基音频率及影响声音力度的范围,人声音色是否强而有力和明快,主要在这段决定。这段绝不能太强,因为人声会向前凸出,甚至产生太强的喉音感,会有失自然和人声的美感,尤其在800Hz 的位置,当然,若果太弱,也会影响音色的力度和显得模糊。
人的耳朵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Hz 到20,000Hz,不同的生物物种可以听到的声频范围是不同的,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更高,有些可以更低,这跟生物衍化有关,与动物的体积和接收声频器官的物理距离有关,这儿先不作详谈。 我们把高于20,000Hz 的声频率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
低频段
150 - 500Hz:
这段是乐器和人声的中低部分,影响整体音乐的强度和劲度,有些鼓声的力度强弱就是介乎大约150-250Hz 的高低,人声低频部分也涉及这一段,太强会使语音清晰度减弱,语音咬字可能会有点模糊,太弱会感觉声音不够厚,欠缺深度。尤其男声更应注重,这是男声的低频基音范围,弦乐的低音色质感也受这一段影响。
60 - 150Hz:
这段表现音色的丰满度,浑厚感和空间感,是多数低频乐器的基音部分,能令音乐的低频丰富和澎湃,鼓声有深度,承托起整体音乐;但不宜过强,如果器材的低频水平不够好,会有机会出现低频共振声和失真效果,因为这段的输出能量是最大的。另外,如果器材的高频表现不太好,而这个频段成份过强,音色便会有模糊浑浊感。
20 - 60Hz:
超低频,这段可要视乎器材的水平,有不少器材可能已经不能完全表现这段出来又或是要调得很高才有轻微表现,毕竟这是很低频,跟单元的大小和水平是有点关系,如果这一段的表现和调节得好,乐音的深度和音场感觉会很好,低音结他、大提琴和低音鼓的深度可以完全表现出来,好像潜进地下一般的感觉,鼓和低音乐音会带有余韵感,也能帮助增强空间的感觉。当然必须适可而止,如果过强,也会有机会产生机械共振声,和一种深沉的低频不断在乐音中徘徊,反而影响听觉感。
•
希望以上的简单描述能帮助大家了解调节不同频率段在音乐重播表现时的作用,然而,声音感受终归是很主观的,亲身体验和多作调节测试才能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欣赏度和兴趣。
我对产品很感兴趣,请尽快联系我!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商家吗?
我想详细了解购买流程!
购买该产品享受八折优惠,还能得到技术支持?
我想购买请电话联系我!
购买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产品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加微信: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百家号免费发布
发布
电话
微博
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