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音频新闻  音响技术  灯光音响音频正文

聚焦两会:文旅演艺领域提案精选

发布时间:03-16 编辑:音响网

三月的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各地各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齐聚北京,春天里的盛会有哪些文旅演艺领域提案值得期待?一起来看看吧!

聚焦两会:文旅演艺领域提案精选



 


孔维克:演艺新空间赋能文旅消费新动能


近年来,演艺新空间成为舞台艺术创作新趋势和文旅融合新形态。演艺新空间中的表演艺术联动多种业态,打造“演艺+”体验新场景,成为激活文化消费的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认为,作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演艺新空间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今年两会孔维克带来“关于培育演艺新空间,激发文娱旅游消费新动能”的提案。他表示,在走访山东演艺集团以及山西平遥、四川成都等地,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孔维克建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集聚力、消费拉动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演艺新空间。



2024031558628009.png

 


朱鼎健:对常设性实景演艺加大政策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加大对新型文化旅游项目高质量发展扶持的建议》提案。在提案中,朱鼎健建议,文旅发展需加大对常设性的实景演艺、私人博物馆、基于视听科技的演艺和沉浸式体验项目等新型文化旅游项目政策指导和扶持。




朱鼎健表示,对常设的大型实景演艺演出,在旅游扶持政策体系内,设置专项的产业扶持资金。他说道:“目前,固定演出地点,每天上演的大型实景演艺是广受欢迎的旅游模式,全国有不同类型的近百台,对于景区引流,带动消费等有持续拉动作用,大型实景演艺也是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项目。一台大型实景演艺的投资往往达有一亿甚至几亿,堪称投资一个“活的景区”,且有日常维护投入,属于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观众喜闻乐见的项目,亟须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


 


沈晨:组建“数字表演创演基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表示,在中国文艺舞台上,无论是当今前沿的沉浸式演艺、实景演出,还是经典的戏曲、歌剧表演,本质上还是传统的制作流程,都属于“镜框式舞台”产品。而数字表演将打破“镜框式舞台”三维空间的限制,打破戏剧“三一律”单一时间、单一空间、单一人物的设置,通过多重复杂的人物故事、人物情感、人物环境,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数字表演将传统表演要素(演员、舞美、灯光、服装等)数字化,将传统生产流程(创意、编排、呈现、运营等)智能化,全新创制数字表演的原生作品,实现每一名观众都是创作者与表演者,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转换,每一场演出都在进行智能化迭代。


 


建议组建“数字表演创演基地”,集合国家艺术院团、理工类院校、艺术人文类院校及相关企业,并由艺术、技术、工程等领域顶尖人才共同组成复合型攻关团队,探索文化智能生产消费全流程模式。“数字表演创演基地”将根据完整试验性成果及原生作品的全程记录,提炼一套理论体系、确立一项生产标准、固定一个开发流程,以此交叉支撑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等相关领域,引领数字表演新生态,让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全球各地。


 


张建明:融合文化与旅游,打造独特产品


从淄博烧烤到贵州村超、村BA,再到哈尔滨冰雪热潮,各地的文旅项目纷纷崭露头角。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只有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文旅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明宇集团董事长张建明建议,成都在打造公园城市的同时,应进一步将具有历史底蕴的空间场所与文创艺术、消费体验相结合,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精神享受。河北的王春生代表则提出,应着力建设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并与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等相结合,共同打造环京津旅游风景带体系。


 


廖昌永:AI无法取代艺术家,商演真唱是尊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认为“AI(人工智能)不会取代音乐家”。一方面,廖昌永坚信 AI 不具备人类文艺创作的情感力量:"就像我们面对面交流,如果是一个机器人跟你交谈,还会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吗?音乐和其他所有艺术一样,是需要灵光乍现的时刻的。”另一方面,廖昌永也认可 AI 的优势:“实景布置和虚拟现实技术配合恰当,可以打造更美的舞台”。


 


人民日报文艺报道,廖昌永表示,商演真唱是对舞台的敬畏、对观众的尊重,表演者的真实真情最为可贵。他认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之时,行风建设更要加强,相关规范更要健全,音乐工作者更应加强自身修养。




 


曾小敏:建议举办“中国粤剧艺术节”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带来了《关于举办“中国粤剧艺术节”的提案》。此次两会,她重点关注“中国粤剧艺术节”的设立,提升粤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她提议,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应联合起来举办“中国粤剧艺术节”。


 


关于“中国粤剧艺术节”的举办,她提出了如下举措:一是将首届“中国粤剧艺术节”举办地定为首都北京;二是通过粤港澳三地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三地优秀剧目展演、优秀粤剧电影展、新时代粤剧传承发展研讨会、粤剧进校园等。




曾小敏希望,通过“中国粤剧艺术节”的举办,在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上,把影响力辐射到全世界,将中国粤剧艺术节打造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参演粤剧团体最多、活动版块丰富、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的国家重大艺术活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信息发布平台,官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音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