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音频新闻  音响技术  动态产品音频正文

更多声道,更多快乐?杜比5.1的前生今世

发布时间:12-29 编辑:丧心病狂刘老湿

一种是前人所无法企及的工业怪兽,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往往会引得最狂热的梦想家踏足未知领域,比如说1974年感恩致死的小伙子们把48台600瓦的功放连接到了一起,用超过28000瓦的能量驱动600台扬声器,早就了“至墙之音”(Sound of Wall)的赫赫威名。

更多声道,更多快乐?杜比5.1的前生今世



工业时代擅长造就两种东西。



v2-2a80e197648519085b9f47345a36e391_1440w.avif.jpg


这座音墙与乐队的表演融为一体,观众们很难说清楚他们掏出的票钱到底是为了听这些小伙子们在台上欢唱还是为了近距离体验600台音箱组成的工业奇观。与之类似的还有沃尔特·迪士尼劳心费力开发的“幻想之音”:他在影院前方的左中右布置了3只主音箱,侧面与后方则辅以96只小型环绕音箱,在《幻想曲》临近结束的时候99只音箱一起鸣唱,将观众温柔地拥入怀中,令人们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工业时代的声音奇观——不过显而易见,这种实现起来极为复杂的工业奇观往往在技术上领先时代,却注定成为商业上的赔钱货。


不过同时大工业生产往往也会催生另外一种产物,那就是所谓的“工业标准”。这东西说起来颇有几分玄学的味道:它们不一定先进,不一定廉价,不一定好用,甚至不一定是进步的——20世纪50年代末,福克斯公司发觉自己有超过70%的放映收入来自于25%的播放立体声电影的影院,而那些播放单声道版本电影的影院虽然数量众多,却利润低下,所以他们准备大张旗鼓,将所有的单声道影片全都改成立体声影片,结果这个主意毫无疑问地遭到了市场的毒打:美国以外的电影院跟当时方兴未艾的电视台只会使用单声道来播放影片,立体声到此水土不服,左右声道被强行重混为单声道之后会发生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连对白都会莫名其妙的消失。所有最后没有办法的福克斯只好重新捡起被自己丢进垃圾堆的单声道,为每份电影重更新制作一个单声道版本以满足那万恶的单声道工业标准。


所以5.1格式能够成为数字时代的第一个环绕声标准属实有点运气的成分:因为第一个5.1环绕声标准乃是胶片巨擘柯达公司主导的Cinema Digital Sound(CDS),这个标准在推出之后光速暴毙,作为第一个出现的影院数字环绕声格式,它也是第一个被淘汰的,主打一个“快”字。


CDS的失败让后来者心有余悸,大家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市场到底需不需要环绕声这个严肃的问题,最后一致认为CDS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不喜欢环绕声,而是影院老板不喜欢CDS:这玩意完全没有考虑过向前兼容的问题,以CDS格式制作的影片只能在专门的放映机上放映,而这种放映机又没法放映传统胶片,所以在制作了不到十部电影之后它就被市场无情淘汰了。


因此杜比随后推出的杜比SR-D依然采用了5.1声道布局:在此之前杜比已经在环绕声问题上晃悠了很多年,探索过各种匪夷所思的奇葩布局,比如说前左、前右、后左与后右的四声道布局;左、中、右外加一个单声道后置布局;左右加上一个环绕声道的三声道布局等等等等。最后大家一致认为5.1声道算是相对完美的配置:前方的左右两个声道能够营造出立体声效果,中置声道解决了宽银幕带来的立体声场中间“发虚”的问题,后置的两个声道互相配合能够带来恰如其氛成本又可以接受的环绕声效果;而单独的低频通道则使得音频工程师们可以在影片里加入大量震撼人心的低频,从而实现逼真的爆炸与灾难音效。


数字音频先锋日本索尼对此则有不同观点,他们开发了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SDDS),其特点是采用了7.1布局——不过此7.1并非彼7.1,7只音箱中有5只都被布置到了观众面前。这种布置虽然看似臃肿,却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端之选:要知道在银幕正中加入一个中置音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银幕的变宽,观众聆听到的立体声声像会迅速“变空”。而90年代恰逢影院技术革新,一些影院主打“小厅”,将放映厅改造成了座位更少空间更小的紧凑格局;然而另外一些高端影院则反其道而行之,拼命地拉大银幕,为观众塑造出更大的观影空间——对这些放映厅来说,在观众面前仅仅摆上三个音箱就有些不够看了,只有SDDS左、左中、中、右中和右的布局,能与这些奢华的大型放映厅相契合。


5.1的另外一个搅局者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力挺的Digital Theater Systems(DTS);而不甘示弱的数字音频先锋日本索尼则开发了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SDDS),其特点是在观众面前有5只音箱而非其他竞争对手的3只。


不过跟索尼比起来,DTS才是彻头彻尾的赢家: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征服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之后成为了《侏罗纪世界》的声音回放格式,斯皮尔伯格在这个公司投下重注,并且说服了环球影业把DTS当成了御用了声音回放格式,于是许多观众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环绕声的魅力,更妙的地方在于由于使用了数字而非模拟格式,DTS得以在音轨中塞进去成百上千(这并不是在夸张)的音效,这让观众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得以大饱耳福。


对杜比来说,DTS最大的杀手锏是它们一样采用了5.1声道的布局,同时价格极为廉价:从老系统升级到Dolby digital需要20000美刀,而升级DTS播放系统则只需要4000刀。于是杜比无奈地看到了一个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果,那便是经历了数年辛苦的开发之后,自己有史以来最先进的5.1环绕声格式并没有统治市场,而是必须要跟无名小卒共享天下。


许多影院都不介意在装上杜比的环绕声系统后额外再来一套DTS,到2033年,美国有7000个放映厅用的是SDDS,35000个放映厅用上了Dolby digital,而这其中又有23000多个放映厅也同时加装了DTS系统,最后要命的事情来了:院线取得的巨大成功让DTS与杜比一起成为了DVD格式的标准之一,全世界所有的DVD光碟所附加的音频都必须符合Dolby digital与DTS标准。


院线生意增长乏力杜比并不在意,因为全美在21世纪初一共只有不到四万块大银幕。但是DVD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是被杜比寄予厚望的,这个市场被迫与DTS共享杜比是真的很心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个问题上,大家分成了几大派系。一个派系唤作“越多越好”,主张不断加入更多的声道,让影院买回更多的音箱;另外一个派系唤作“越广越好”,认为只有让杜比渗透到更广的视听领域——比如说,家用领域——才能拿到更多的利润。


毫无疑问,两者并不冲突,但后者显然更有道理。因为随着DVD的出现,全球消费者在家里看大片的热情迅速涌现,2003年大概1/4的美国家庭都拥有一台DVD,家庭影院数量更是激增不已。对一个家庭来说,购入一套5.1家庭影院显然不仅仅是一次影音娱乐的体验升级,更意味着阖家欢乐的温馨时刻。


这导致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购买逻辑出现了:购买家庭影院是“为了家人”,但是如果有狂热的爱好者想要升级5.1系统加入更多音箱却往往会被视为“男人自私的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杜比跟TDS都绞尽脑汁,他们甚至一度不约而同地开发出了6.1系统,在原本的5.1系统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后置声道,以求现有的家庭影院用户能够平滑地进行升级——然后不约而同地相继失败了。


跟DVD一起蓬勃发展的还有赔钱的电影生意:进入21世纪以后,绝大部分电影只看院线票房的话都是标准的赔钱货。而电影公司依然要制作它们的主要原因就是除了院线以外,还有一个更加广阔的DVD市场可以赚取利润。所以当电影公司发现针对5.1声道家庭影院专门制作DVD版本的电影时可以提升电影的光盘销量时,他们几乎是癫狂地催促着手下的音频工程师们为DVD版本制作新的5.1音轨——有时候甚至会因此影响院线的声音表现。


要知道,无论你的家庭影院中有多少只音箱,其数量肯定都不会比电影院个别更多。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影院会安装许多个音箱,以保证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获得较好的听音效果——如果不区分DVD版本与院线版本的话那么这些音箱,就会按照若干个为一组的方式,对应到家庭影院中相应声道上边。所以一些非常奇妙的BUG往往会出现在一些电影当中,比如说《蜘蛛侠2》中有一个电话从身后响起的场景,在5.1的家庭影院中这个声音是从侧后方的音箱里单独放出来的,定位准确,声音清晰,然而在院线里这个电话是从侧方的一整排音箱中放出来的,效果诡异,十分惊悚,当你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其实就应该意识到,这帮人可能没指望着这部片子能从院线赚到钱……


因此时至今日,一套5.1家庭影院依然是你家庭影院入门的最好选择之一:兼容性好、原生片源多、系统成熟。要知道当年可没有杜比全景声里“声音对象”这么偷懒的东西,大片里的声音效果都是音频工程师一点一点混出来的:侏罗纪公园里的霸王龙吼声实际上是上百种动物吼叫和音效叠加之后形成的低沉吼声,工程师用这种方式塑造出了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却又让观众觉得无比真实的“霸王龙之吼”。《角斗士》中麦希穆斯走入竞技场中的那一幕更是将声音运用到了极致,工程师们一次通过所有5个声道表现持续移动的效果:在这场戏的开始,我们听到那个小的“等待区域”的声音,麦克西莫斯正在那里准备战斗;从外面传来的听不清的声音在环绕声道中还放。在麦克西莫斯转移到竞技场的过程中,摄影机跟着他移动,声音也开始转换,逐渐地把竞技场的声音(现在能听清楚了)加到中置声道中,然后再加到所有前置声道中,最后逐渐地充满整个影院(原来等待区域的声音淡出到后环去了)。这种设计有效地传递了主角所面临的铺天盖地的人群的感觉,让观众的肾上腺素能够随着主角的移动而不断分泌——现在花一点小钱就能得到这样的体验,我觉得真的不亏。


当然,至于买什么样的5.1家庭影院入门,这个其实也很简单:任何品牌,只要它的某一个产品线上有中置音箱,那么就说明他们是考虑过由这个产品线组成家庭影院套装的,甭管这个牌子看上去多高级。比如说丹拿:





为什么?因为中置音箱是家庭影院才会用的啊!两个落地主箱+一个中置+两个书架箱做环绕,再配个低音炮是最常见的5.1模式


但!是!


你用家庭影院是为了看电影的,能买一套5.1,说明你至少有一个20平的客厅——当然可能更大。一般来说,想看电影85dB的标准聆听音量要有±20dB左右的动态余量,你音箱得能发出105dB的声音吧?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像丹拿、雅马哈这样的品牌,入门音箱的灵敏度一般在85dB左右。而你功放的功率每增加一倍,声压级才增加3dB,你用灵敏度偏低的音箱就要上功率更大的功放,大家可以自己算算,想把这俩箱子推到105dB,需要多大的功率。


而且事情到这没完,我们现在谈的音量一般指的是“距音箱一米处”测得的声压级,随着你聆听距离的增加,这玩意是要下降的,一般听音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衰减6分贝——也就是说,距离音箱一米的时候你测量的最大声压级是100dB,你在两米处听音就是94dB,4米就是88dB,假如你的客厅是30平5X6,听音距离在4米左右,你买个低灵敏度的箱子就只能听个寂寞了。


所以我的一贯主张就是低端入门级家庭影院一定要上号角,号角音箱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敏度高,非常高。有多高呢……


说到号角那就不得不提“杰士”,杰士的R-26F作为主音箱灵敏度是8欧、97dB2.83V/1m,你用入门级的安桥TX-SR393就能把它推出超过110dB的声压级!


号角这玩意大家都知道,一直都是美国人在搞,而入门产品当仁不让的我会推荐无脑入杰士,原因非常简单,杰士的选择非常多,升级非常平滑。你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家庭影院的入门价格,一般是HIFI音箱入门价格的3倍以上(你想想,同样的音箱,两声道回放只需要两个,家庭影院至少需要6个……),所以同一个牌子不同级别的家庭影院套装往往差价非常大,经常是入门套装一万左右,然后中级套装咔嚓干到三万五万了,非常刺激……


但是杰士的好处就在这里,在10000到20000的区间内,它一下子给你提供了4款入门级产品。首先是最基础的R-26F 5.1套装,日常只要一万多一点。而如果你肯加钱的话,那么就可以买到R-28F,跟R-26F比起来,R-28F主要是把主落地音箱的低音单元升级到了8寸,承受功率升级到了150W,所以R-28F有更好的低频下潜、更大的声压级、更好的动态表现,也能适应更大的客厅,到手价一般在一万四左右。


而如果你觉得R-28F作为8寸落地音箱体积太大了,同时又想要更好的声音表现,那么就可以选择另外一条升级路线:RP-260F。RP-260F跟R-26F都是6寸落地箱,但是R-26F用的是铝单元,RP-260F的单元是钛LTS单元,瞬态更好,高频更平滑明亮;同时R-26F的低音单元是仿铜的IMG低音单元,R-260F用的是陶瓷铝低音,大动态下失真更低。


然后呢……RP-260F自然也有对应的8寸单元版本RP-280F可以升级,只要两万多就能下来。


所以说这就是很妙的一件事——你只要加几千块钱,就有更高一级的套装可选。而且不只是主音箱有升级,配套的低音炮和环绕箱也都升级了。咱就是说在10000~20000这个家庭影院的入门价格区间内,别的品牌可能只有一套能用的产品可选,然而杰士现在有四套可以选……


至于用什么功放,目前版本我的意见是无脑冲安桥。至于为什么呢……因为安桥现在非常大方,就算是TX-SRS 393这样的入门级别产品,厂家也给了房间EQ校准。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EQ这东西不是万能的,但是对多声道家庭影院来说,没有EQ又是万万不能的。一般人家里的客厅很难做声学装修,因此会存在各种声学问题,而且在客厅里,不同音箱的摆位也很难达到理想状态,以前这需要非常专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调试,但是随着DSP技术的进步,现在普通人已经可以使用功放甚至是音箱自带的DSP技术进行自动测量调整了。


比如说真力的SAM系列音箱,搭载了自家的GLM技术进行校准,使用单麦克风在听音位上进行测量,但是GLM你需要花上大几千单独购买;ADAM的音箱刚刚跟Sonarworks SoundID Reference达成了合作,但是Sonarworks Reference 的多声道校准软件许也要三千多一份。考虑到5.1声道的低端家庭影院功放一般才卖几千块,所以一般根本没人会给低端产品上校准,然而TX-SR393竟然配备了安桥自己的Accu EQ校准技术,虽然在精度上与当下大火的Dirac Live还没法相提并论,但是能在这个价位给功放配备校准已经足够让人喜出望外了。



安桥TX-SR393支持最多5个声道(外加一个有源低音炮输出),每个声道最大输出功率为6欧155W,对常见的入门级家庭影院来说,这个推力完全足够了。对一台入门级功放来说,它不仅支持杜比全景声,还支持DTS:X和DTS环绕音效,拥有HDMI输入/数字输入/模拟音频输入乃至蓝牙4.2连接,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入门功放的特点:不管别人有没有,反正我身上该有的常见接口和解码支持必须有!


而且最妙的地方在于安桥TX-SR393甚至还支持杜比全景声:由于全景声注重的是声音概念而非声道数量,因此可以对现有的设备进行非常灵活的支持。比如说你觉得R-26F 5.1套装与安桥TX-SR393的组合虽然表现不错,但是没办法让你体验到杜比全景声新加入的“高度”这个全新的维度,那么你完全可以选择将后置的两个音箱撤掉,把它们挂到天花板上充当天空声道——然后你面前的空间内便可以营造出一个沉浸式三维声场了!


当然,音箱上墙无论何时都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杜比也贴心地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案供大家选择:那就是将指向性比较好的音箱向上抬起,通过天花板反射营造天空声道,实验表明,在层高较低的房间内通过这种方式完全可以获得不逊于真实天空声道的声音表现。而杰士这样专业的家庭影院品牌此时又展现出它的优点来了:


如果你已经有非常完整的主音箱,那么你可以选择加装R-41SA这样的反射音箱,直接将其放到主音箱的顶部以“补完”你的全景声体系:



但假如你讨厌这种不伦不类的“组合”方式,想要一套外观更加“完整”的全景声系统却因为空间的限制依然只能选择反射天空声道——Bingo!杰士还有R-625FA 杜比全景声落地扬声器,其特点就是将反射音箱直接集成到了落地主箱内:



由于号角出色的指向性,杰士的反射天空声道能够获得非常理想声音表现并且能够通过Dolby认证,同时它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优点,那就是便宜……



由R-625FA落地主箱+R-52C中置音箱再加上R-10SW低音炮组成的3.1.2套装,只要不到两万。


最绝的地方是因为安桥跟杰士现在都是一个集团下面的品牌,而这俩牌子一个专攻号角音箱与家庭影院,一个主做功放,所以非常互补,于是乎安桥现在功放基本上都预置了杰士音箱的参数,方便后期进行校准,由于他们提供的都是原厂测量数据,所以整个系统的完成度非常高,杰士音箱在安桥功放的支持下几乎可以随意搭配:



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因为一般来说哪怕是同一品牌下的不同型号音箱,在灵敏度跟低频下潜等方面差异也非常大,所以不经调整把不同型号的音箱直接连接到功放上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主箱灵敏度86dB,后置音箱灵敏度92dB,用同一个功放推出来的时候后置环绕的声音会远远大于前置音箱,你会感到喧宾夺主。但是现在有了原厂数据预设的加持,这个问题就可以轻松得到解决。


在有限的预算之内寻找自己最中意的回放效果,并给未来系统的升级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安桥与杰士这一次算是干了一件大好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信息发布平台,官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音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