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08-17
编辑:华汇音响
深圳音乐厅改造后观演有感 | 专业音乐厅需要电子扩声系统吗?
在传统的音乐厅运营当中,演出类型较多以交响乐为主,且一般都有着比较大的编制,或者演奏的曲目有比较大的动态范围。这些节目可以通过音乐厅的建筑声学设计均匀地扩散,让坐在音乐厅每一个位置的观众,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听感,同时无需额外的扩声系统。
然而观众们对于好声音的定义,一般都会用这几个词进行描述:自然的、清晰的、平衡的等等。我们不妨先将以上三个词进一步“翻译”一下:
自然的:可以听到每一个声部或乐器所天然发出的声音,而不是加工过的;
清晰的:可以听到台上每一个声部或乐器发出的声音,节奏和旋律都可以非常容易的辨别;
平衡的:声部间、乐器间的声音大小比例、频率分布等等。
为了得到自然、清晰、平衡的演出效果,首先我们需要有好的音源、好的乐器和好的乐手,这些缺一不可。尤其是对于「自然和清晰」的要求来说,一个乐手水平的高低,乐器的质量好坏都直接决定了声音可达到的最高水平。而对于「平衡」,则更是需要艺术家们的通力合作,对于作品的理解、表达在同一水平。「自然」,大家可以理解为是原本的、不加修饰、不进行处理的声音。但想要得到「完全自然」的听感,我们确实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额外的赋能手段,对声音进行额外的处理,让观众与艺术家和作品直接连接。单从这一点来说,只进行交响乐演出的音乐厅对电子扩声系统的需求较低(报幕语音系统除外)。在演出交响乐的时候,以乐队、作品、建筑声学三者为主。
但是,现在很多音乐厅在实际运营过程当中,并不只是进行某一特定种类的演出,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演出类型:交响乐、爵士乐、独唱独奏会、室内乐和重奏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种类也变得更加多样,以前不会在专业音乐厅演出的节目类型,现在也会到音乐厅进行演出。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今音乐厅的建筑声学是否还能够满足观众的观演需求?是否还能达到「自然、清晰和平衡」的标准是我们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以深圳音乐厅在改造之后的首场演出为例,与大家探讨一下现代音乐厅安装扩声系统的必要性,以及电声系统在音乐厅当中扮演的角色。
深圳音乐厅为峡谷梯田式的专业音乐厅,拥有全国较早建造的管风琴并有着多年的实际运营经验。在改造前就有用于报幕和补声的电子扩声系统,选用的是L-Acoustics ARCS系列扬声器。
改造后,增加了ARCS扬声器的数量,并将其主要用于侧方和后方的补声。
主扩使用了Kara,并添加了KS28扩展低频下限。对于山顶楼座部分,则使用了定制颜色的X12扬声器与顶部颜色融为一体作为补声系统。
除此以外,在台唇部分还留有扬声器接口,可以接入5XT同轴扬声器进行台唇补声。
在看到这样的系统配置的时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对于音乐厅来说,扬声器的数量是否太多了?音乐厅本身的建声环境就可以将声能量进行集中,帮助能量驻留。那使用如此多的扬声器,是否会对原本的听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但在开演后,就打消了我对于音乐厅是否需要电子声学扩声系统的疑虑。深深地感受到由于现代音乐厅当中演出形式的多样性,电子扩声系统的必要性。而本次改造后的首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本次演出由中国管风琴演奏家沈凡秀携琵琶演奏家董晓琳和萨克斯演奏家李沛一同完成。是一场以管风琴为主的音乐会,期间穿插管风琴与琵琶、管风琴与萨克斯的合奏曲目以及压轴三者同时登台的合奏曲目。
我们暂时抛开艺术层面和创意层面的探讨,仅从三个乐器间的关系来看,三者在体积、音色、发声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在查阅了一下相关文献后,声压级方面,德国Urspringen的管风琴曾经最大声压级可以达到138.4dB,而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管风琴也是被认证为最响的乐器。由于没有查到具体的萨克斯声压级,我们以相近的单簧管和双簧管作为参考,其声压级范围一般认为在90-114dB这个区间。而我国的琵琶乐器,作为弹拨乐器,其声压级一般认为在90dB以内。仅从声压级一项来说,三者的区别就非常的明显。若是琵琶与管风琴同时演奏,管风琴的平均声压级都有可能比拟琵琶可输出的最大声压级。当然由于两个乐器在演奏的频率区间上一般有比较大的区别,听众依旧可以在较为明显的辨识两件乐器。但对于演出作品来说,想要突出琵琶的声音或旋律,如果不采用电子扩声手段,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琵琶演奏者来说,如果为了“匹敌”管风琴,就必须要牺牲琵琶演奏的动态范围,这对于作品的表达是非常不利的。
而即使有着比较大声压级的萨克斯,在与管风琴合奏的时候,如果不进行扩声同样会产生问题。主要原因是在于音色和频率上的掩蔽效应。由于萨克斯和管风琴在本质上都属于气鸣乐器,其发声原理都是管内空气振动,根据不同空气气柱截止长度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人而听觉范围内的管风琴的管长可以从32英尺(约10m),到0.375英寸(约1cm),其中256Hz的管长通常为2英寸,也就意味着管风琴的256Hz的管长刚好等于高音萨克斯的管长。而我们知道,管风琴音色的不同是通过调整基准音高的谐波成分而来的,从某个角度来说,同为气鸣乐器的萨克斯,其音色很容易的就会被掩盖在管风琴的谐波成分当中。这个时候,首先要调整管风琴的谐波成分,尽量避免音色上的拥挤。其次就是适当提升萨克斯的能量,突出其音色。
基于以上两点,分别从声压级和频率(音色)上来考虑。针对于本场演出,非常有必要使用电子扩声系统在音乐厅当中,进行适当的扩声。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电子扩声系统在音乐厅当中的作用主要是补充能量“不足”的音源,作为建筑声学的辅助系统使用,在保证听感自然的前提下,对音源的平衡和清晰度进行优化。
对于本场演出,首先从自然角度来说,琵琶和管风琴都有独奏曲目。在琵琶独奏时,几乎听不出扩声系统的存在。而当琵琶和管风琴进行合奏的时候,由于在音色上的区别,如果不是完全专注于琵琶的声音,可以说是几乎注意不到扩声系统开启的。反而是在萨克斯与管风琴合奏时,由于相近的音色听感,为了突出萨克斯的音色,扩声系统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当三者合奏时,由于琵琶的音量确实相较其他两个乐器来说较小,需要提升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扩声系统的开启较为明显,但从艺术角度来说,更为平衡、音色更为清晰的混音在听感上来说更为舒适。
第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引入了电子扩声系统之后,艺术家可以专注于自身的表演,对于作品的演绎,而不用去担心因为要“照顾”其他音源,控制自己的力度和情绪。就如在本次演出中,管风琴演奏家无需担心由于乐器体积,音量相比于萨克斯和琵琶具有较大的差距,而去限制自己的演奏力度,改变自己的演奏方法。反之,琵琶演奏家也无需担心因为在声压级上不能与其他二者相比,而故意提升自己的演奏力量和输出。通过音乐厅的电声系统,我们可以在“不经意”间,让艺术家更加专注于表演,帮助他们达到「自然、清晰和平衡」的演出效果。
提供:深圳音乐厅 马立群
技术顾问:马立群
对于音乐厅来说,每一个位置都有其独特的听感以及声学特征,而不同的节目形式也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深圳音乐厅改造后的首场演出基本上可以对“音乐厅是否需要电子扩声系统”给出肯定的答案。而后续,我们需要通过更多的演出、不同的演出类型、不同的系统模式的调整,来摸索总结出电子扩声系统在音乐厅中的应用方式方法。最终为观众带来自然、清晰、平衡并美好的听觉享受。
我对产品很感兴趣,请尽快联系我!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商家吗?
我想详细了解购买流程!
购买该产品享受八折优惠,还能得到技术支持?
我想购买请电话联系我!
购买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产品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加微信: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百家号免费发布
发布
电话
微博
公众号
回顶部